大健康产业共有五点产业驱动因素,包括人民收入水平上升、总体健康水平仍不高、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及医药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等。《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一》已经介绍其中两个驱动因素,本文将对剩余三个驱动因素进行阐述。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根据统计,我国在2002年65岁人口占人口比重为7.3%。按联合国7%标准划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图1)。
图1: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身体机能的自然下降使老年人这一年龄段人群对健康的重视自然高于其他年龄段。上海已经成为我国“最老”的城市,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60岁以上的上海户籍老年人口为435.95万人,比例达到30.2%,老年人比例接近全国数据的2倍。因此以上海为例可以窥视老龄化对医疗健康的巨大需求。
上海市社科院结合2010年到2015年上海人均卫生总费用预测,到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医疗费用将从2015年的1072亿元增长至1861.8亿元。届时,老年人医疗费用将占总费用的58%。另据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上海每位市民一生中68.6%的医疗费用发生在65岁以后。再以全国第二“老”的城市北京为例,60岁及以上人口的医疗费用占所有费用的一半以上,这同样佐证了老龄化对医疗项目的巨大需求。
此外,上述北京各年龄段医疗费用数据也揭示了另外一个正在发展的现象,就是29-60岁这一社会主要劳动力人群的医疗支出占整体比重正在扩大。在上述例子中,29-60岁年龄段医疗占比从2008年43.5%逐年上升至2014年48.5%(图2)。由此可见,目前工薪阶层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样非常旺盛。
图2:北京2008 – 2014年各年龄段医疗费用占比情况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从费用绝对值来看,25-69岁年龄段医疗费用支出从2008年6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83亿,期间复合增长率约为26.8%,而同期整体费用支出以及65岁以上人群支出分别增长了22.6%以及24.5%。很显然,工薪阶层在医疗费用上支出的增速更快(图3)。虽然统计数据仅止于2014年,但是其趋势仍具有代表性。
图3:2008 – 2014年北京市各年龄段医疗费用支出(亿元)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数据来源:搜狐
但是长期来看,我国大健康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其一是因为基数低使得健康行业在我国有机会成为一个爆发性行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正走向人口老龄化。这一结构性的变化对大健康将有天然的需求。其二就是与发达国家想比,在整体经济水平越来越接近的情况下,健康将成为民众关注的重要民生之一。
医疗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一国在医疗技术上的发展水平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整体产业推进速度。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仿制药占比95%以上。但我国并不是仿制药强国,主要掣肘是我国广大药企整体偏低的技术研发实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药企综合研发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伴随着我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等一系列计划的颁布,海外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加速回流,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并且已经取得可观成果。以杭州为例,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科技评论》2016年评选出“全球50家最聪明的公司”中,有一家奕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该开发区内。该公司由华人科学家赵奕宁博士与哈佛医学院基因科技先驱乔治邱其教授等创立。高层次人才对开发区的帮助已经显现,在2016年有7个在研的1类新药,如禾沐医药的治疗儿童神经细胞瘤的小分子药物新药、墨丘利生物的治疗大肠癌的纳米新药研发等,全部为开发区在近年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所做项目。
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带动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以及免疫组化和基因组学等领域学科的兴起,为我国医疗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我国由此诞生了多项医药现代技术,肿瘤精准医疗、肿瘤预防以及医学影像等领域迅速发展,并且国内企业已纷纷布局肿瘤液体活检、肿瘤个性化治疗等技术方向领域,研发技术实力的进步加速推动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进程。
国家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建设在财政支出总量上已经有所体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自2010年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财政支出增幅逐年上升。2016年全国公立医院财政支出金额达到了约2075亿元,同比增长20.2%,这已是连续第二年增速超20%(图4)。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财政支出的稳步增长直接带动了医院的建设,例如综合医院数量从2010年的13681所增长至2016年的18020所,中医医院、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图5)。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务院于2006年发布《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该《意见》就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形势下,为了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而出台。数据显示,我国社区服务中心数量从2003年约10000家,增长至2016年超过34000家,有效地方便了广大民从就近问诊就医的医疗服务需求。
图5:我国各类型医院数量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原创研究】医疗健康产业系列报告之二:大健康产业驱动因素]()
数据来源:Wind
早在2011年,国家就已经关注到发展大健康对我国经济社会以及民生的重要影响与意义。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针对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的基本框架,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规划,经济保障方面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从这份文件发布之后至今,每年都有相关政策出台引导大健康行业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文中首次将之前的“建设小康社会”改成“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预示着小康社会的发展进度将有所加快。同时“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文中提到的“第一个一百年”就是指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从时间节点上而言,现在已是到是攻坚时刻。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提出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优化发展环境。从政策层面上支持社会力量办医,一改公立医院占据大部分医疗资源的现象。2017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激发医疗领域社会投资活力,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
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等一系列相关部署。《创新规划》中多次提到生物医药,指出通过持续攻克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数字诊疗装备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同时给相关领域给予扶持政策。之后,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等一系列工作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